智能手機屏幕形態最終是折疊還是滑卷?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,有人認為是折疊,有人認為是滑卷,折疊只是過渡。
曾經筆者咨詢了一位某行業人士。他表示,滑卷是終極形態。也就是說智能手機屏幕將會從折疊,走向滑卷,達到最終的形態。
“可以想象一下,未來智能手機、平板,甚至電視,卷一卷就能帶走,會不會更令人神往?”他補充時笑著說。
從市場來看,當前折疊手機無疑是最火的。這幾年,柔宇、三星、華為、小米等品牌都先后推出了相關折疊手機,柔宇的FlexPai,三星的Galaxy Z Fold,華為的Mate X、小米的MIX FOLD等。從各家發布的折疊屏手機來看,所采用的鉸鏈技術、產品折疊形態、產品體驗感等各方面都有差異。比如柔宇、華為的折疊1代都是采用外折方式,三星1代采用的是內折,華為2代采用了內折的方式;對于產品的壽命,宣稱都可以折疊20萬次,足夠使用;各家使用的鉸鏈技術也各有不同,比如FlexPai2,柔宇宣稱該款手機采用了獨創的Royole 3STM全閉合線性轉軸,其中使用多種頂級航空級金屬材料,包鋁鈦合金、液態金屬等,屏幕與鉸鏈實現無縫折疊,大幅降低折疊機厚度和提高美觀性……
然而綜合市場反應來看,目前市場依然多處于觀望的狀態,消費者購買的意愿并不是那么強烈。一方面,自然是價格的原因,華為、三星首推折疊手機時,價格接近2萬,最便宜的FlexPai、MIX FOLD價格也接近過萬,雖然這兩年也都推出了2代、3代,價格有所降低,但依然比普通手機高出不少。因而,當前折疊手機也只能是嘗鮮者或者有足夠財力的消費者購買,普通消費者更多的是望而卻步;另一方面,折疊手機仍處于初級階段,各方面技術都不算太成熟,屏幕的折疊未能完全消除,還有鉸鏈技術仍需改進,體驗度比較差,消費者不愿意購買。據稱,三星推出初代時,備貨量很少,根本沒打算讓消費者購買,或許也知道消費者多是看熱鬧,更多是為了證明這款手機可以實現量產,不過3代據說有備貨80萬臺。
從技術方面來說,折疊屏手機的關鍵在于鉸鏈技術,但是其近乎0度的折疊,技術上很難做到完美。目前發布的折疊手機,鉸鏈技術經過了數十萬次的改善,屏幕仍多多少少都存在著折痕,而且使用時間越長,折痕越明顯,這些折痕不但會影響智能手機的美觀和消費者的使用感受,最終也會影響到整塊屏幕的壽命。這也是消費者考慮是否換機的重要原因。此外,折疊手機因為折疊,亦難做到相當輕薄的效果,三星初代折疊手機折疊后,厚度達到16~17mm,3代折疊狀態下厚度仍有14.4mm,整機重量為271g。
至于滑卷屏手機,目前尚未實現量產上市,但從今年國內面板龍頭京東方發布的最新技術來看,滑卷屏手機是有望實現的?;砥?,顧名思義,是滑卷式操作,有一定的曲率,并不需要像折疊屏這般,達到0度的狀態,自然也不會有任何的折疊。京東方強調,這款“滑卷屏”的行程可達36.8mm,動態滑卷次數超過20萬次,有效保持產品使用壽命?;砥恋碾y度,在于屏幕中的零組件。比如電池,當屏幕要卷起來的時候,電池必須也要能“卷”才行,不然就沒辦法將整塊屏幕卷起來。不過京東方稱,其早和研究院合作,研究柔性電池,并取得一定的成果??朔俗畲蟮碾y題,從技術上看,理論上似乎滑卷屏更容易實現。
滑卷屏更容易實現,那為什么市場先出現的是折疊屏呢?
折疊屏手機是國產手機品牌柔宇最先發布的,但“折疊屏”這個概念,應該算是三星最先提出來的,畢竟三星是柔性AMOLED技術的領銜和推進者,其很早就將“折疊屏”這個概念歸結到“柔性屏”這個系列里,因此可以說折疊屏是柔性屏的一個細分領域,還有曲面屏等。
三星在2015年時率先將柔性AMOLED技術應用于手機Galaxy S6屏幕上,曲面的屏幕,大大提升了手感,顛覆了傳統顯示屏的形態,引發了行業的極大關注。
此后,三星也一直在加快推進極致曲面屏,甚至折疊屏手機的創新落地,最終在2019年2月的發布會上,三星正式發布Galaxy Fold,意味著手機屏幕新形態正式拉開了序幕。當然在此之間,國內廠商也在加快這方面的進程,僅僅在三星發布折疊屏手機后的一周,華為也發布了相關的產品。
那手機屏幕最終形態是不是一定是滑卷呢?
在筆者看來,不管是折疊還是滑卷,都是市場為了實現差異化,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革新的手機屏幕技術。畢竟從2007年,蘋果推出直板智能手機以來,手機屏幕就再也沒有太大的變化了。
這些年為了加強品牌競爭力,實現差異化,品牌廠商們絞盡了腦汁,劉海屏、水滴屏、瀑布屏等各種屏幕都來了,最終目的就是實現全面屏。然而這塊屏并不好做,其他耳機孔、天線等問題還好解決,就是攝像頭很難徹底“隱藏”起來,因為攝像頭位置要兼顧拍照與顯示,是兩大技術難點。為了解決攝像頭問題,各種屏下攝像頭技術冒了出來。如維信諾早些時候推出了全球首創的屏下攝像頭技術,這項技術就應用在中興2020款手機AXON 20 5G上,具有劃時代的意義。
此外,5G、AI、物聯網大時代的到來,也有望帶來更多場景應用,手機屏幕的形態將更加豐富?;蛟S不止折疊,不止滑卷,還有很多其他的形態,融入到生活的各個場景,滿足不同的消費者的需求。
回到手機品牌本身,當前籠統地說創新能力已經是對手機市場的最大制約,手機巨頭所要比拼的是綜合實力,手機屏幕創新是必須的,未來或許還會有更多的創新。柔性OLED顯示創新應用的加速推進,根本上是對數字化生存時代加速到來的適應??梢灶A見的是,在更遙遠一些的未來,不僅是消費電子終端,包括墻面、窗戶,甚至服飾、箱包等,都將被“顯示界面化”,顯示產品應用的大爆發不可逆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