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場再度傳出鴻海高層將異動的消息,對于外界來說,鴻?,F在還是處于新舊團隊交接期,創辦人郭臺銘影響力仍在,新董事長劉揚偉的地位穩固與否以及他的意志展現是否充分,也成為這次調整的重要觀察指標。
對全球大企業來說,任何一個的高層異動,都會引發外界很多關注,更何況,鴻海還是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廠,對品牌廠來說,更要注意鴻海的動態,任何一個風吹草動,都是輕忽不得的。
一般普遍認為,郭臺銘雖然退居第二線,但是從公司股權的角度來看,郭臺銘還是最大單一股東,加上他的創辦人身分,說郭臺銘已經沒有影響力,這是不太被接受的看法。
從郭臺銘轉任董事這將近半年以來,如果要說鴻海有什么不同,那就是在財經媒體上的曝光率確實有減少,除了例行的單月營收、單季財報外,基本上鴻海的新聞能見度真的有降低。
新團隊力求增加公司透明度
至于以劉揚偉為首的新經營團隊,在這將近半年的時間,讓外界印象最深的事情,還是正式決定每半年召開一次財報發布會,這對過去的鴻海來說,幾乎是天方夜譚。鴻海向來都是以郭臺銘的意志為依歸,就算是證券主管機關多次要求,上市柜公司必須要每年定期召開財報發布會,但鴻海跟旗下的子公司也是拖到最后關頭,等到要被罰款了,才不得不召開,換言之,鴻海集團的運營透明度,向來是被法人機構所詬病的最大問題。
不過到了接班前夕,鴻海決定改采9人小組來擔任新的經營團隊,也讓過去不慎透明的鴻海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氛圍,在今年股東會前的半個月,9人小組就舉行了見面會跟財報發布會,除了公布財報外,也特別讓外界認識鴻海接下來的經營團隊,這對過去的鴻海來說,可說是不可能的事情,也讓法人及媒體對于后郭臺銘時代的鴻海,有不一樣的看法。
根據鴻海半年召開一次法說會的規劃,11月中也會召開,屆時除了會公布第3季財報外,也等于是劉揚偉上任來的首張成績單,更讓市場張大眼睛關注。
高層重整,半導體及工業互聯網將成重心
產業人士研判,根據劉揚偉的背景跟鴻海集團的發展規劃,半導體已經成為鴻海必走之路,而且鴻海也陸續有芯片產品推出,這代表鴻海在芯片設計上已經有了成果出現,對于鴻海進軍半導體領域來說,可說是一劑強心針,畢竟布局才2年左右,就能夠有這樣的成績單。
不過,從鴻海發展經驗來看,2年的時間已經算長了,接下來鴻海勢必會縮短整體發展時間,因此強化半導體領域的人員,也就是重要發展方向,畢竟要先有人,才能有動作。而根據鴻海今年9月參加半導體展的動作,也可以發現,鴻海集團現在上游的設備廠有京鼎,在晶圓製造有夏普,在IC設計有夏普,封裝有訊芯,已經具有了初步的雛形。
鴻海半導體次集團副總經理陳偉銘也指出,鴻海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產品購買商,光是2018年,就買了價值530億美元的半導體產品,換言之,鴻海也因此建立了有關半導體市場、設備銷售及制造,以及上下游的大數據。
以陳偉銘的臺積電背景來看,預料鴻海將會持續招募具有晶圓代工背景身分的人才,從制造端加強,對上游可以更加了解設計端,對下游也能強化夏普的制造能力。
另外,在工業互聯網部分,基本上還是是工業富聯為主,預料鴻海也會增加大數據的收集及分析相關人員,以提升整合能力。(芯科技)